• 欢迎来到 白沟箱包网

白沟联合加工网 > 热点资讯 > 白沟新闻 >  历史钩沉——白沟河的一场狂风改变了明朝的历史走向

历史钩沉——白沟河的一场狂风改变了明朝的历史走向

时间:2024-09-01 10:08:33  编辑:白沟箱包网  来源:白沟联合加工网  浏览:27次   【】【】【网站投稿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从建文元年即1399年开始,爆发了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与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

明成祖朱棣

毫不夸张地说,这场发生在明朝初期的靖难之役,不仅影响了大明王朝的历史走向,也影响到了随后数百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转移。试想,如果不是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中获胜,何来后来的明成祖永乐皇帝?没有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又何来明清帝都北京城和北方地区经济、文化的跨越式发展与繁荣?

史书记载,在历时近四年的靖难之役中,最具决定意义的一场大战就是发生在建文二年即1400年的白沟河之战,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白沟河之战最关键的节点居然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

靖难之役起于建文帝继位后的削藩。建文帝登基之初,鉴于藩王势大,开始削藩。不到一年时间,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岷王先后被废。燕王朱棣见难以逃过此劫,遂以“靖难”之名在北平起兵,与建文帝兵戎相见。建文帝派大将军耿炳文率数路大军伐燕,燕王军队在白沟河偷袭雄州,又在滹沱河大败南军,迫使其退至真定一带。建文帝随即换帅,由李景隆率50万大军伐燕,一度攻到北平城下。燕王军队誓死守城,在宁王及雇佣军朵颜三卫的帮助下,燕王军队守住了北平城,并在郑村坝击败南军,李景隆率军撤回德州。

靖难之役白沟河之战示意图

建文二年即1400年4月,李景隆从德州出发,郭英、吴杰从真定出发,总兵力60万北伐燕军,进军目标是白沟河一带。燕军则由朱棣亲率20万大军迎战。双方在新城、雄州、霸州、容城、定兴等白沟河沿岸地区摆开了战场,白沟河之战就此拉开帷幕。

南军主帅李景隆是朱棣儿时的玩伴;郭英是明朝开国名将;先锋平安是一员猛将,曾跟随朱棣征战多年,熟知燕王的战法;南军的瞿能也是骁勇善战的名将。无论是军队数量还是武器装备,燕军都处于劣势。但燕王的军队在朱棣带领下十分勇猛顽强,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

燕军初到战场,就遭到了平安、瞿能率部伏击,损失惨重。次日再战,平安、瞿能绕到燕军后方偷袭,燕军顾此失彼。朱棣见状不妙,决定擒贼擒王,冒着箭雨亲自带兵冲击李景隆的中军,但没有成功。双方混战,飞矢如雨。混战中,朱棣三次换马,射完了三筒箭,宝剑也砍断了。危急时刻燕王之子朱高煦率兵来援,朱棣才得以暂时脱险。傍晚来临,瞿能再次引兵杀来,眼看燕军难以招架。在燕军即将溃败之时,诡异的一幕发生了。

忽然间,白沟河上空刮来一股狂风,飞沙走石,士兵的眼睛都睁不开。更为奇妙的是,风到之处,居然刮断了南军主帅李景隆的帅旗。见帅旗倒下,南军出现混乱,朱棣抓住机会,乘势猛攻,并派人绕至李景隆的后方放火,南军大乱,自相践踏死伤无数。而燕王军队越战越勇,不仅斩杀了瞿能父子,还收降了十余万南军。李景隆率残部败往山东德州,白沟河之战以燕王军队获胜而结束。

白沟河之战影视资料截图

对于这场影响整个战局的狂风,正史多有提及。其中《明史》记载:“会旋风起,折景隆旗。王乘风纵火奋击,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明史纪事本末》载:“会旋风起,折大将旗,南军相视而动。……于是列阵大崩,奔走之声如雷,通渊与聚等皆死。”当代作家当年明月写的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更是生动记述了这场大风:“此事发生在瞿能发动冲锋,朱棣军队即将崩溃时,要形容这件事情,我们必须换用《封神榜》或是《西游记》中的语言:本是晴空万里之天,突然天地变色,飞沙走石,妖风四起,但见那妖风缠绕营中帅旗,只听得咔喳一声,旗杆折断,大旗落地!”

在这场匪夷所思的狂风帮助下,燕王朱棣以不足20万之众,击败了李景隆率领的60万大军,创造了又一个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白沟河之战后,建文帝再也组织不起大规模的军事征讨,在战略上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守。 建文四年即1402年,朱棣率军攻下了南京城,建文帝在一场大火中不知去向。随后朱棣在南京即皇帝位,年号永乐。 永乐四年即1406年,朱棣下诏兴建北平皇宫和城垣。永乐十九年即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平,改名北京。从此,北京城就正式成为了明朝的首都。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白沟箱包网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微信小程序
白沟箱包网微信小程序

@Baigouhe.Cn 白沟联合加工网
冀ICP备2022017994号  冀公网安备13090002000120号  客户微信:baigouhecn
认真核实对方信息,不见面不交易,留好对方身份信息,防止失联被骗!白沟箱包网 使用协议隐私保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