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扭转战局的白沟河之战
昨天我们说到李景隆与朱棣的军队在白沟河相遇。李景隆的先锋是明朝大将平安,曾经在朱棣麾下征战塞北,所以朱棣很瞧不起平安。两军对阵之后,平安马上率万余精骑直冲燕军杀来。平安本人身高体壮,骁勇善战,手持利矛,跃马入阵,一个人冲在明军最前面。瞿能父子也随后冲入阵容,所向披靡,杀伤不少燕兵。一波冲击过后,燕军损伤不少。危急关头,朱棣本人亲自率兵夹击,双方混战一团。战至天黑,双方才各自鸣金收兵。这次战斗让朱棣吃了亏,燕军损失不少。
第二天,两军再战,平安再次连败朱棣部将房宽、陈亨二人。朱棣觉得形势不利,亲自上阵战斗,冲入阵中,平安十分勇猛,差点刺中朱棣。李景隆见势率精骑绕至朱棣侧后,发起攻击。此时朱高煦率兵驰援而来,朱棣于是率军回撤。李景隆这回学精了,他偷偷的派人提前在朱棣撤兵的路上埋下了炸药,人马一踩必死无疑(有点像地雷),史称“人马遇之辄烂”。朱棣此时发挥了大无畏的精神,让兄弟们先撤,他自己带着三名骑兵负责殿后,可是朱棣这种做法确实有拿他人排雷的嫌疑,结果四个人走着走着,在后面迷路了。明朝虽然没有GPS,但朱棣凭着下马仔细察看了河水的流向,搞清了军营所在,这才非常狼狈的回去了。虽说朱棣侥幸逃脱,但燕军此次的伤亡非常大。
与此同时南军再次集结,准备进攻燕军。而此时燕军将士“皆失色”。这里我们可以体会一下当时燕军将士的内心感受,一定是绝望的,只不过身为主帅的朱棣却只能硬着头皮去鼓励将士再战。毕竟士兵不想打了可以回家种地,朱棣要是不想打了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与南军再战就是朱棣的生死之战,胜则胜,败则亡。为了不致使大军在渡河的时候被李景隆集中兵力围攻,朱棣将渡河大军分为了六路:朱棣统领主力部队,伺机而战;陈亨统领右军部队,率先渡河;房宽统领前军部队,掩护陈亨渡河;丘福统领后军部队,分而渡河;朱能统领左军部队,分而渡河;张玉统领中军部队,分而渡河。
当陈亨带领军队渡河之后,平安和瞿能两大猛将开始带领着两支骑兵疯狂的冲了过来,正当陈亨准备迎战的时候,却突然发现,这两支军队奔袭的方向不是自己的军队,而是房宽的军队。因为房宽的前军部队是掩护陈亨渡河的,所以军队的数量较少,也是六支部队中士兵数量最少的一支,平安和翟能正是因为看到了房宽军队的弱点所在,于是将攻击目标转移到了房宽的军队身上。
正在掩护陈亨渡河的房宽面对平安和瞿能的骑兵冲击,毫无准备,被两支骑兵冲杀得七零八落,大军很快溃散,而平安和翟能则带领军队趁势继续进攻陈亨的军队。平安和瞿能之勇猛让陈亨感受到了恐怖,自己带领的大军根本没有抵挡的能力,陈亨的右军部队也开始迅速溃散。两路大军接连溃散,朱棣急忙下令让身边的部将徐忠前去支援,可是徐忠刚刚冲进敌阵,就被平安砍伤,很快败下阵来。
对于朱棣而言,自己如果能够趁机突袭李景隆的中军大帐,或许还能够瞬间扭转战局。于是,丘福带领骑兵迅速朝着李景隆的中军大帐冲了过去,但是丘福的骑兵部队并没有给与李景隆的中军大帐造成重创,统领左军部队的朱能则趁机冲击李景隆中军大帐的侧翼,但李景隆的侧翼军队却很快将朱能围了起来,朱棣明白此时是进攻李景隆中军大帐的最好机会,一旦被朱能强行撕裂的这个缺口被堵上,自己就再也没有机会能够冲击李景隆的中军大帐,于是朱棣亲率大军冲向了李景隆的中军大帐。而此时的瞿能终于看到了李景隆中军大帐受到了冲击,带领大军朝着朱棣的方向冲杀过去。
朱棣接连换了三匹战马,仍然继续指挥作战,箭矢全部用完后,便提着宝剑,边打边退,退着退着突然退不动了,回头一看,竟然退到了堤坝边上,眼看瞿能就要追过来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朱棣急中生智,登上了堤坝,拿起手中的鞭子挥舞起来,一边挥一边向对面的李景隆摆手,那样子就像是对李景隆说:“你,过来啊!”李景隆前几回被朱棣打出了心理阴影,他看见朱棣这个样子,以为堤坝的另一边有伏兵,下令不许南军上堤坝。这给了朱棣机会,他重新率兵攻入敌阵,这个花招并没有给朱棣带来太多的喘息时间,他所率的骑兵防线在南军的强大攻势下越来越薄弱。而此时是否能够打赢这场战役,对朱棣而言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朱棣现在能够突围出去都是一个问题。就在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向李景隆倾斜的时候,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会旋风起,折景隆旗”。是的,突如其来的风将李景隆的帅旗折倒了。
中军大帐的帅旗乃是统帅、指挥各路大军的指令大旗,帅旗一倒,失去了指挥的大军很快就都乱成一团。朱棣的军队以为他们自己的部队冲垮了李景隆的中军大帐。正当李景隆军队诧异之际,朱棣的大军士气大振,很快朝着李景隆的数十里的防线发起了反攻。朱棣乘势率精骑绕至官军后,乘风纵火猛攻,大败李景隆,歼灭瞿能父子等部十余万人。白沟河大战这场惊天大逆转,不仅仅让李景隆的六十万大军溃散,也让朱棣一时间声势大振,整个靖难之战的战局态势很快被扭转了过来。